孩子发烧,不推荐冰袋降温
注意孩子发烧捂汗会使孩子骤升,应该散热。
西方医生在发烧39℃以下时不会给患儿用药,而是建议家长用冰袋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而事实上,物理降温并不是首选的退烧方法。
一般来说,发烧本身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如果体温在38.5℃,且精神状态良好,没有必要使用退烧药并做特殊的处理。
《尼尔森儿科学》中指出,温水浴、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措施的退烧效果并不确切,缺少相关证据支持,因此并未推荐使用。
而且,降温的目的是缓解不舒服的症状,而不是硬要让体温“达标”,温度过低的冰袋可能对孩子造成刺激,反而会增加不适。
儿童腹泻,不能只喝水
对腹泻的孩子,应该在24小时之内不要进食,只喝水,这样很快就会好。这一建议完全没有根据,而且也违背了现有医学指南的观点。
美国儿科学会(AAP)下属网站Healthychildren.org指出,如果孩子没有发生呕吐的情况,应该继续让孩子保持正常饮食,母乳或配方奶喂养也可以照常进行。可以比平时喂的稍微少一些,或者给予较易消化的食物。
在腹泻时,人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都会增加,因此适当补液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补液并不等于“多喝水”,在补充水分的同时,还要补充盐分和矿物质才行。对于儿童腹泻,目前最推荐的补液方法是口服补液盐3代(ORS-III)。补液盐对配比和稀释浓度都有严格要求,因此不建议家长在家自行用食盐配制盐水给宝宝服用。
而至于各种止泻药物和抗生素,也不建议家长买来给孩子吃。儿童腹泻的原因很多都是病毒感染或食物不耐受,因此不应常规给予抗菌治疗。至于蒙脱石、洛哌丁胺之类的止泻药,它们在婴幼儿腹泻中的作用并未得到证实。
流感疫苗真的不需要吗?
接种流感疫苗是无法预防流感的。而实际上,接种疫苗依然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坚持接种疫苗,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得流感,但流感疫苗确实可以减少流感病例的发生。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可以减少6岁以下儿童、孕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等人群中的流感病例和因为流感而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的风险。
美国儿科学会(AAP)下属网站Healthychildren.org建议,对于所有6月龄以上的儿童都应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疫苗立场文件中也提到,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以确保疫苗与流感病毒流行株之间的最佳匹配。
以下人群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
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慢性病发作期;
严重过敏体质者;
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支气管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吗?
原文中提到,支气管感染和肺炎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这种说法也不准确。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数情况下都由病毒感染导致,抗生素治疗既不必要也没有什么益处。
《尼尔森儿科学》中指出,对急性支气管炎并没有特别的治疗办法,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虽然医生在诊断急性支气管炎后多会开具抗生素,但抗生素并不会缩短病程。如果发生并发或继发细菌感染,才应该应用抗生素治疗。
肺炎也可能由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导致,由于准确判断肺炎的病原体往往比较困难,因此儿科医生通常会首先进行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做到遵医嘱、足疗程。家长可能会试着提前停药,但是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孩子可能会在服药后数日感觉好转,但是仍旧会有部分细菌未被杀灭,而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感染死灰复燃。
肿瘤治疗和先心病手术
原文中,也出现了“恶性肿瘤治疗无效,只会徒增痛苦”的说法,类似的论调《日本“医界良心”近藤诚的癌症理论真相》一文已经进行了驳斥。
但事实上,治疗确实显著改善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某些特定的恶性肿瘤(例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甚至已经成了可以治愈的疾病。
原文中还认为儿童没有必要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好”,这种说法也有一定误导性。在孩子的心脏发育问题中,有的确实不需要特殊治疗。比如大部分卵圆孔未闭都不必进行手术干预,也有不少幼儿的房间隔缺损可以自行闭合。
然而,如果发育缺陷的范围较大,或者发生在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关键位置,手术治疗依然是必要的,严重时甚至在婴儿期或胎儿期就进行手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不能一概而论,发现异常时请专业医生进行评估才是最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