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外科学的发展历程
腹腔镜外科的历史应追溯到本世纪的初期(1901年),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妇产科医师Ott将窥阴器通过腹壁插入,并利用额镜反射光观察盆腔和腹腔,称这种检查为“koelioskopie”,即腔镜检查。同年德国的外科医师Kelling博士在德累斯顿(Dresden)用一根膀胱镜和两根套针插入狗的腹腔进行观察,并第一个用过滤空气建立气腹,进行腹腔内镜的检查。
1910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Hans Christian Jacobaeus是第一个将腹腔镜技术运用于临床的人,当时他报告了对17例病人施行这项技术的经验和观察结果,并首次命名为“腹腔镜术(1aparos-copy)”。他用一种套管针制造气腹,几年之后,他又报告了在69位病人中作了115次检查,他是第一位描述肝脏的病理改变、转移癌、梅毒、结核性腹膜炎病变的科技工作者。
1911年美国johns Hopkins医院的外科医师M.Bernhein描述了2例经腹壁切口把直肠镜插入腹腔的病例,用反射光做光源。
1924年美国堪萨斯的内科医师Stone用鼻咽镜插入狗的腹腔进行腹内脏器观察,他推荐用一种橡皮胶垫圈帮助封闭穿刺套管针免得操作中漏气。1933年Ferver通过他50例病人的经验,是第一位实行腹腔镜外科手术的医生,并第一个建议把原先使用的室内空气或氧气改为二氧化碳气体来制造气腹,因为二氧化碳不助燃,经腹膜吸收后容易从肺部排出,以及二氧化碳一旦进入血管形成气体栓塞,在治疗方面也比空气或氧气形成的气体栓塞容易等优点。
1938年匈牙利的外科医师Veress介绍的一种气腹针一直延用至今,此针头端为一个带有弹簧的钝极,里面有一个锋利的穿刺针,当它穿透腹壁,阻力消失,钝极的外鞘自动弹出,穿刺针退回鞘内,以保证进人腹腔后避免损伤腹内脏器,此针也可以安全地做成气胸来治疗肺结核。
腹腔镜术的发明和应用有赖于仪器和器械本身的发明和不断改进,光源是1879年Nitze设计、安装在膀胱镜头的热光源。直到1952年Fouresfie等发明了冷光源,才得以避免了术中腹内脏器的热灼伤问题。
1956年Frangenheim使用玻璃纤维作为腹腔镜的光传导体,使得光损失更少,图像更清晰。
1964年德国妇产医师Kurt Semm教授根据腹腔镜手术的需要发明了自动气腹机(CO2—PNEU)和内镜热凝装置,使得腹腔镜外科的适应症日益扩大,为腹腔镜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正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术的发明者是德国的胃肠病学家Kalk博土,他发明了一种直斜视135°的透镜系统,以便能更清晰地观察内脏器官病变,大大提高了病例诊断的准确性,他被誉为德国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的腹腔镜检查术的奠基人,他于1929年率先提倡在腹腔镜检查中运用双套管穿刺针技术,于1951年报告了他的2000多例检查经验,其中无一例死亡,诊断的准确率很高。
Cuschieri自1975年开始在英国宣传腹腔镜的价值。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多少外科医师领悟到使用这种既便宜又安全的诊断方法的意义,它与耗资很多的放射引导下取活检术相比具有经济、精确的优点。再者,用腹腔镜直视下活检还具有直视下电凝取活体组织部位止血的作用。近10年来,非损伤性诊断方法如超声显像、CT、磁共振技术等的产生和发展,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使诊断性腹腔镜检查技术逐渐失去光彩,但却换来了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和外科手术方面的突破,带来了腹腔镜外科的新的飞跃。
第一位以腹腔镜施行外科手术的外科医师Fervers于1933年首先报告了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当时他以氧气造成气腹,以电切技术松解粘连,他生动地描述到:由于氧的助燃性,当他接通电流发生腹内爆炸时看到了闪光并听到了爆炸声。当时的情景使他们极度恐慌,也正是经历这次失败使他提出了一直延用至今的以不助燃的二氧化碳气来造成气腹的建议。然而,这个爆炸的负面影响竟使外科医师们放弃了腹腔镜手术的研究几乎近50年!
尽管遭到强烈的抵制和排斥,1936年瑞士的妇科医师Bosch依据德国的Werner医师于1934年以高频电凝用于剖腹输卵管绝育术的经验,进行了经腹腔镜输卵管电凝绝育术的尝试。1941年美国的Power和Bames也分别报告了他们类似的研究,1961年妇科医师Palmer和Lmendioff系统地报告了他们作为绝育手术方法成功地施行腹腔镜输卵管凝结术的经验,并为世界所公认。从此,作为治疗手段,腹腔镜技术在妇科领域同用于盆腔疾患的诊断一样,逐渐推广,形成诊断和治疗并举的局面。70年代初,C02-PNEU人工气腹装置被介绍到美国,极大地推动了腹腔镜技术在美国的应用,1972年成立了美国妇科腹腔镜协会(AAGL),在短短的几年内参加成员达4000余名,完成腹腔镜绝育术几百万例,占腹腔镜技术临床应用总数的95%,尽管手术数量多,但范围窄,基本上限于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
1980年9月12日德国妇产科医师Kurt Semm教授在德国基尔(Kiel)首次成功地用腹腔镜技术施行了阑尾切除术,将腹腔镜技术率先引入外科手术治疗领域,从而开辟了腹腔镜外科的新纪元。1985年5月,巴黎的Dubois在开展猪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验的基础上也应用于临床,其结果在法国首先发表论文,介绍了36例手术体会,并在1989年4月美国消化内镜医师协会的年会上放映了手术录像,一举轰动了世界。它首先震动了美国的外科学界,在美国兴起了腹腔镜胆囊切除的热潮。由于该技术开辟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结合的途径,在不违背现行外科原则的前提下,能以最小的创伤,达到传统外科手术的目的,且具有疗效可靠、康复迅速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从而得到了外科学界空前的赞同和热烈的支持,从而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从动物试验、临床探索阶段进入到临床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代表人物有美国的Phillips、Berci、Reddick、Olson、Sackier、Carroll等,在英国有Cuschieri、Nathanson,德国有Troidl,比利时有Gigot。
进入90年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亚洲国家迅速开展起来,1990年5月日本东京大学山川达朗等人首次采用这一技术获得成功,1990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士亲王医院开展了这一手术,1991年1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邀请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外科医师钟尚志(Sydney Chung)表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拉开了在中国大陆开展这一高新技术的序幕。在国内最先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云南曲靖地区医院的外科医师苟祖武,1991年下半年该项技术相继在北京、昆明、上海、成都等地开展并迅速传播到全国。
1882年,Langenbuch首次完成开腹胆囊切除术,此后100余年,它一直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标准术式。近几年它受到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强有力的挑战,预料未来95%以上的胆囊切除术将由它取代,充分显示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强大生命力,同时这一创伤小、病人痛苦少、胃肠功能恢复快的术式已不仅局限于胆囊切除,而且逐渐扩展到胆总管切开取石、胃穿孔缝合修补、胃高选迷走神经切断、阑尾切除、左或右半结肠切除等,以及一些妇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泌尿科的精索静脉曲张结扎、盆腔淋巴结清扫、肾切除等手术,还应用于腹内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分期,以取代一些不必要的开腹探查手术和腹部钝性挫伤的诊断与治疗,胸腔镜的发展使内镜外科领域更加扩大,通过胸腔镜可以作肺段和肺叶切除、心包切除、气胸的诊断与治疗、胸水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脓胸的引流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胸腔用纵隔镜作纵隔手术,如胸腺切除、食管癌分离、纵隔肿瘤取活检等。
腹腔镜外科通过近二十几年的发展已日渐成熟,它与经典的开放腹部外科手术相比,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几年,然而,它代表着最小创伤外科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光辉的前景。事实上,腹腔镜外科正在引起现代外科手术学领域里一场深刻的革命,带来一个新的时代,其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对几乎所有的腹腔内器官都可以应用,而且,广泛应用于胸心外科、泌尿外科、骨外科、妇产科等学科领域里。